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农机行业新闻
农机行业新闻
“农家四宝”正在淡出田野
来源:   发布时间:2014-3-26 14:47:45   浏览次数:


刘集公社曾是中国红极一时的“农机典型”。

武汉市新洲区刘集镇74岁的吕金孝是当年新洲的首个大学生拖拉机手,9月17日,他回忆道,当时刘集公社只剩下不到10头耕牛,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小农机共计100多台。

刘集的“成功”,孕育了共和国一个惊人梦想:到198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但是,运动式的“刘集经验”没有推广性。省农机局局长吴庆峰说,刘集的机械化是行政命令下,聚集中央、地方财力推出的一个“典型”,而当时的生产力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

吴庆峰说,在人工极其廉价而农业机械昂贵的背景下,农民自然地会选择人工,而非机器。这也再次印证了马克思的名言:“只有在机器的价值和它所替代的劳动的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机器”。

有关“1980年全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宏大构想被证实是过于超前的追求。1982年,刘集分田到户后,除了手扶拖拉机被农民购买回家外,大中型农机都被当成废品卖掉了。

吕金孝回忆,当时新洲举水河两边堤坝的草场上,都是吃草的耕牛,“一夜之间,刘集的农民又回到了牛耕手割、肩挑背驮的年代。”

而如今,新洲区13个乡镇中,双柳等3个镇已成为无耕牛镇,全区的无耕牛村共有140多个。

新洲区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叶建华介绍,今天的农机化是农民内在的需求,随着农民购买力的增强,加之政府大量的农机购置补贴,催生了农机化时代的飞速到来。目前,刘集镇仅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就达351台,而小拖拉机等小型农机几乎是每家都有。

河南漯河的农民为何挺直了腰杆?

2004年,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公布共和国首个《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强调“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河南漯河市舞阳县韩寨村74岁的退休教师韩记栓对此记忆深刻,

今年3月17日,温家宝总理来到该村考察农业。

温总理问起农业机械化的情况,韩记栓说:“农民们基本上都靠机械种植了。过去耕田靠牛、驴子、骡子、马,现在这些家畜都是养肥后下汤锅。”

温总理说:“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了,分散的土地必然要有人进行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

9月30日,中秋节。村书记韩红告诉记者,该村700多户人家,家家有拖拉机、脱粒机、抽水机,村里近年新购的每台20万元的大型收割机就有20多台。

韩红前几年嫌种地太苦一直在外做生意。如今,他收回了自家农田,花11万元购买价值22万元的大型收割机(因为有财政农机补贴),主要出租给农民收割庄稼,估计3年收回成本。

韩支书说,以前农民种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已经告别“弯腰”时代了。这些年,村里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村里1300个劳动力,除了几十个农机手外,几乎都进城打工。

黑龙江北大荒,当年很多下放知青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城做城里人。如今考上大学的孩子更愿意选择回乡当农民。

80后的王晓磊是北大荒人。大学毕业后,他在青龙山农场种了200亩地。9月27日,记者看着他开着马自达6的私家车,赶往田间察看水稻收割情况。

北大荒农垦总局农机局长李俊介绍,北大荒的农机率高达97%,传统农具早已绝迹,农机装备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国家农业部资料显示,全国近8年的农机购置补贴达744亿元,受益农户近2000万户。201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近10年的增幅超过之前30多年的总和。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成功实现了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解放了中国3/4的农业劳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说,随着农民实际购买力的提高和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催生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华农大工学院院长廖庆喜说,基本实现农机化的标准是农作物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保守地说,中国基本实现农机化约需要10至15年。

记者采访了黑土地上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第三套人民币壹圆券的人物原型。82岁的她感慨地说:“我争取活到100岁,见证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伟大历史变革。”